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9 题号:16706495
“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0]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乃立国之本。“三农”问题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经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沙皇_______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空格处的填写。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

——《大国崛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政府开始的“改变”指的是将原来的什么政策转变为哪一政策?

材料三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产生的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俄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23-12-20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综合探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世界篇]

材料一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一—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   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 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的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2)新经济政策的哪一内容为哈默在苏俄的投资经商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经济政策有何突出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英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 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世界近现代史》


(3)20世纪90年代,美国步人了什么时代?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中国篇】


    材料四(见下图)

(4)据材料四,指出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 面……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5)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当时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的状况?
【综合篇】
(6)综上所述,归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2016-12-13更新 | 20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图书馆是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彼特拉克(1304-1374年)是意大利诗人和学者。他从修道院的图书馆中清理出古希腊、罗马文献的抄本,并用人文主义观点进行解释。随后,他的著作借印刷术流传开来。彼特拉克最先应用“人文主义”一词,将“人的学问”与“神的学问”作出对比,被尊为“人文主义之义”。

——摘编自杨子竟《外国图书馆史简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彼特拉克做法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1902~1903年,列宁致力于研究农民问题,他阅读了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阅览室中有关这类问题的各种文字的书籍,认为工人应团结农民,共同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同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交给劳动者使用,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得到满足,积极支持苏维埃政府。

——摘编自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出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中和20世纪20年代为团结农民面采取的措施或政策。

材料三:1933年,德国洪堡大学地下图书馆的藏书被法西斯付之一炬。如今,在贝贝尔广场里面可以看见一个由玻璃板组成的书柜状的纪念碑。

——摘编自《世界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出德国法西斯这一行径的实质是什么?
2023-10-12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