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乡镇企业的崛起、国企改革 > 国有企业的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67204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1984,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 国有企业的改革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2)材料二中讲述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八大以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什么严重挫折?

材料四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全面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019-06-25更新 | 9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天津盛锡福帽厂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三者合计,公有制经济占92.9%。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步骤作了原则的规定,确定近期城市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整个国民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但是要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反映了全党思想认识上的深化。

——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在对天津盛锡福帽厂改造的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认识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023-10-17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材料二


材料三   1980年,国务院决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等六个方面的优先。当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79年增长18.4%1980年19811998,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9%、51.5%和49.3%,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3.1%48.5%和50.7%。

——均摘自萧国亮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
(2)数据的呈现,解读与推论,差之毫厘,尖之千里,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1318.4万吨,1959年产量为16969.2万吨,1969年产量为21097.3万吨,1979年产量为33211.5万吨。若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材料二中示意图,应当选择图一还是图二?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什么。
2022-07-26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