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石窟艺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9 题号:16795630

从区域到整体,从碰撞到交融

某校学生以“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探究主题,收集了以下材料,并梳理出学习提纲。

A.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

B.马踏匈奴石雕                       C.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          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E.某时期形势图                                                              F.某朝形势图   

1.请将上列材料填入“学习提纲”中的相应位置。(填字母)
“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学习提纲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_____
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_____
三、再塑“天下”,繁荣与开放
______
四、从政权并立、对峙到“大哉乾元”
___、F
五、安定边疆、巩固统一
D

2.按照示例,完成任务。
示例:以“大一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为研究主题,可以选择材料D或F。
仿写:以     为研究主题,可以选择材料     (填字母)。
3.基于材料及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友好交流 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

材料一

①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佛像,既有我国雕塑艺术传统,也有外来造型艺术特点。
②日本和新罗仿效唐制进行了制度改革,并从中国引入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
③宋元时期的纸币和驿站制度输往西方,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
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译成日文、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种文字。
⑤明朝中后期,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确定了“几何”“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
(1)运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结论。(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历程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①处对应的国际格局名称。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争取和平的共同方式。

材料三

①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召开,集中讨论绿色经济在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发挥的作用。
②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许多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
③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目标路径,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④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安排,绝大多数国家加入这一协定。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自拟主题并选择两则材料(填序号),说明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主题

序号

说明

2023-06-05更新 | 12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下面是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先贤耀中华·精神照后人】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根据下列孟子的名言,概括他的思想主张。并从司马迁的事迹中,感悟他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展板二【工艺凝匠心·古迹展历史】
(2)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请你分别为下列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撰写解说词。

兵马俑一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                                          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
展板三【方寸纳世界·集邮博古今】
(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任选下列邮票中的两位人物,简述他们会被纪念的理由。

图一蔡伦邮票                 图二 张仲景邮票                              图三 祖冲之邮票                    图四王羲之邮票
2024-03-13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莲花洞是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殿堂,因窟顶雕刻着一朵精美的大莲花而得名,属于北魏后期的大型洞窟。洞中的主佛释迦牟尼乘风飞翔,仿佛有着音乐般的旋律,又有行云流水般的动感,是北魏时期“中原模式”的优秀石雕艺术作品。万神殿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哈德良皇帝所建,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祇。万神殿的伟大之处在于巨大的穹顶,这穹顶直径43.4米,高度也是一样,充满了和谐之美,正面则是希腊神庙风格,八根科林斯石柱支撑带山花的门廊。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有何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他们在文化发展上有何共同点?
(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类似的文化遗产。
2020-10-26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