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古代史 >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 > 封建时代的欧洲 > 罗马天主教廷与大学的出现 > 西欧大学的出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17137471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三: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些?材料二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
(4)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请问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城市之中,商人和手工业者常常自发结成团体以应对压迫、维护自身利益,学者们效仿此种形式,纷纷成立学者社团……随着城市中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简单的读写知识已无法满足新兴市民阶层对教育的要求,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市民阶层对教育的需求促使大学应运而生。……早期的大学先上基础课程,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摘编自曲纵翔,赵丽文《从对抗到共生: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变迁》

材料二   ……中世纪时期,德国大学教育权掌握在教会手中,大学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目标。1415世纪,大学教育的掌控权逐步向国家转移,服务于世俗政权。同时,为了迎合不断壮大的工商业阶层,德国大学还开设了商贸、造船等学科讲座。

——摘编自高雪梅《德国现代大学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世纪大学出现的原因以及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比较14、15世纪前后德国大学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2023-11-02更新 | 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高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在封建主的领地内,形成了一批有熟练手艺的铁匠、木匠、武器匠、皮革匠等.他们一般都渴望独立生产,脱离对封建主的依附……聚居而进行手工业的生产,他们把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西欧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材料三   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许多学校摆脱教会控制,奠定了近代欧洲世俗教育的基础。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西欧庄园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西欧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和结果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用示意图表达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作出简要的说明。
2020-01-12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唯物史观指导下,透过纷杂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的大学制起源于中世纪欧洲,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这既是欧洲经济复苏、城市兴起后,世俗国家和教会对高等教育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的产物,也是市民阶级力量崛起、世俗文化教育兴旺的表现,从而为随后延续数百年之久的西方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人才和知识的准备。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

材料二:

1826年化学家李比希在德国吉森大学创办的现代化实验室1874年英国剑桥大学建成卡文迪什物理实验室1915年前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实验室排放硫化氢的通风厨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高校相关数据表

数据一1918年秋季开学时,共有525所高校组建了学生军训练营,大约16.5万男学生应征加入各校的学生军训练营,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74%
数据二1945年,多所大学参与了原子弹研制工作,其研制费用已达20亿美元,原子弹研究人员就有2000多人,其中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摘编自侯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大学》、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一组美国高校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解读。
2024-06-06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