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1715289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什么旗帜?
(2)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某班学习小组为此收集材料,共同探究救国之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之梦】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此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改革图强之梦】

材料二:1895年春天,康有为和学生梁启超联合千余名在京应试的举人,共同发起“上书”,请求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皇帝却轰动京沪,1898年,变法开始。


(2)材料二中提到的“1898年的变法”,指的是哪次变法?支持变法,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皇帝是谁?
【共和道路之梦】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圆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3)材料三中“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场革命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不得照抄原文)
【思想风暴之梦】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幼长序,但是都属兔子)。


(4)北大成为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阵地?该运动另一思想阵地是哪部杂志?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旗帜而闻名?
【以史鉴今,我章自强】
(5)从上述历史事件涉及到的仁人志士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3-08-16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

材料三   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2019-03-05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探索,寻求变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对政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场变法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事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场“自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这场变法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拥护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什么运动?
2022-02-05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