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 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71906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图1、图2所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要坚守哪些精神品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天安门广场的一首悼念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二:(郭沫若)“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而扫光。”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你认为政府制定政策要注意些什么?
2024-03-29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在中国具体国情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和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底,全国出现了农民自愿组织的830多万个互助组和3600多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开始了。


(1)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有哪些?

材料二: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2)我国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是从哪个运动开始的?

材料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3)我国农业生产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政策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回答的问题,谈谈的你的感悟。
2020-09-24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重大事件)是什么?此重大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集中力量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4)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5)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019-07-11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