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召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4 道试题
1 . 某班同学以“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道路”为主题举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旧式的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地主阶级的自救]
(2)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写出一点)
[资产阶级的尝试]
(3)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共产党人的探索]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什么意义?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标志是什么?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什么?
(6)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大安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李华同学在复习现代史相关内容时,制作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过程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两篇社论。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

(中国)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摘编自《人民论坛报》社论

(波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篇社论共同论述了哪一件史实?概括这件史实的国际意义。

材料二   见下列老照片。

(2)老照片能记录历史的瞬间。根据材料二的老照片,指出它们共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实质和其基本完成后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   见下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3全国农村基本上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013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根据材料三、请你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初识力量革命发展】

材料一

(1)指出图A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分析与图B作品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何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政策调整与民同行】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部分)的土地政策

阶段一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整理自《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续表

阶段二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整理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2)指出阶段一实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土地政策实行的共同作用。

【制度实施成效显著】

材料三

图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图D《入社》邮票(1957年发行)

图E1978—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3)指出图C法律文件颁布的时间。简述图D邮票发行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E的变化得益于国家实行的哪些措施?

【改革推进未来展望】

材料四   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12月20日)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原则。综上所述,谈谈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农为本的经验。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教科书

材料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在这次讲话中着重强调了什么?他的讲话为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找到的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间及该“谈话”对改革开放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一系列理论提出的共同依据。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天津的开放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振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时局·被迫开放】

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通商。此后列强相继在天津开设了租界,并允许外国军队进驻租 界。开埠以后,涉及中外交涉的衙门都纷纷在天津设立机构,从中外谈判、创办新式海陆军、 到兴办西式教育等活动,政府官员、幕僚和受政府雇佣的洋员,外国的公使领事等云集天津。天津成为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

——摘编自《天津: 一个从开埠走向繁盛的城市》

【顺应时势·主动开放】

天津对外开放走过了由着力发展对外贸易到利用外资,由利用外资改造中小企业到改造 大中型企业,由试办“三资”企业到成功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保税区的重大转变。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渠道、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初步展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作用。

——摘编自李大勇、王凯捷《天津对外开放的起步与推进》

【创新发展·深度开放】

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 一核心任务,持续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有力地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有效推动了天津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现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0%的外贸进出口、40%的实际利用外资,切实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摘编自刘桂平《持续发挥好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1)天津在哪次侵略战争中被迫开埠通商?依据材料,概括天津开埠通商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概括天津对外开放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天津对外开放不断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归纳天津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天津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24-06-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张薇同学在学习某一主题时,记录了提纲(见下图),据图可知,她学习的主题是(     
提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1992南巡讲话
5.党的指导思想
A.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B.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024-06-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一)历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另外就是引进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经过试验和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人民网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

——赵宏宇《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载自“学习强国")

材料三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1例阐述“革命”及“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历经艰难曲折,但一直坚持不懈,对此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2024-06-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最适合下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4-06-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毓英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列强的入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最终中国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探究一】艰难中救国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独秀……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写出孙中山、陈独秀为“改变中国”所做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材料二: 1921年7月,上海的石库门的红砖青瓦迎来历史性的新生。图一所展现的就是那样一个伟大的时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图取名为曙光的理解。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二和图三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有着重要影响,请从中任选一幅指出展示的具体事件和影响?

【探究二】独立后转型

材料四:新中国在 1953 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的代表事件。

【探究三】变革中发展

材料五: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5)经济特区的设立得益于哪场会议的决定?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指的哪座城市?根据材料四概括经济特区所起的作用。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实现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开创了一条什么道路综上所述,总结这条道路探索的成功经验。
2024-06-1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代寺学区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