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5 题号:1725742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请回答:
(1)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l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指出“皇帝倒了”的含义和影响。
(2)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有何深刻寓意?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中共哪次重要会议上作出的?概述对外开放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材料四:“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它兴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化历程的看法。
2022-12-01更新 | 7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梦】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践行其主张的一项史实。

【君主立宪梦】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民主共和梦】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3)材料三中“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革命”的历史意义。

【民主科学梦】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4)“两位先生”的主要阵地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近代中国人的逐梦过程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材料五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据材料五,中国共产党将如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05-11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1)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是什么?
(2)为实现器物层面的近代化,此期间创办的最大的军用企业是?
(3)材料中“变法”时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堂,请问这所学堂叫什么?
(4)材料中的革命有人说成功了,也有人说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1-11-18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