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172955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获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当时的欧洲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广东省近现代历史中名人辈出,历史事件影响深远。研究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一组【人物篇】

1容闳,广东香山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曾赴美采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机器设备。

2梁启超,广东新会人,领导公车上书和北京、上海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

3孙中山,广东香山人,被尊称为“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第二组【遗址篇】

黄埔军校创立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共产党人周恩来、聂荣臻等,曾在此担任政治工作,以革命精神为当时的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骨干。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位于肇庆市江滨东路西江河畔。19251121日,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团部驻阅江楼。全团2000余人,干部大多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

西海抗日烈士陵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落镇。纪念抗日战争时期顺德“西海大捷”和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第三组【城市篇】

深圳经济特区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粤剧艺术博物馆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第一组【人物篇】人物所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人物反映的时代主题。
(2)选出第二组【遗址篇】中的一个旧址作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研学之旅的目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选择的理由。
(3)综合上述三组材料,谈谈广东省在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解读时代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场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感受时代巨变】

材料三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回答“第二次”大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领导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材料四   ……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赞叹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正是在不懈追寻中,中国人开始寻找到走出困境的方略。

——《复兴之路》(上)



(4)据材料四以及图片指出“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是什么事件?
【思考时代意义】

材料五   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西方语言。”


(5)综合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6)综合上述材料,说出近代仁人志士进行探索活动的过程有何特点?
2022-02-17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工业化和民主化是近代仁人志士的梦想,他们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钦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战争是什么?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
(3)材料三中因“对民主制度的钦慕”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付诸怎样的实践?这一实践探索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因素有哪些?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01-05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