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17478853
阅读一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下图是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材料二   从1842年《南京条约》至1901年《辛丑条约》的一长串不平等条约,以及清政府的内政欠缺生机,都证实它完全无能力在现代世界中保护中国的荣耀……在王朝的急剧衰败中,加剧了被统治者的反抗。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示钟》等著作宣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各种革命团体、政党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光复会、中国同盟会。这些革命团体、政党积极谋划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在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中,反满情绪自始至终从未消失。各种由明朝遗民发动的运动、三藩之乱、天地会的活动、白莲教起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都表现了无休止的民族或种族反抗趋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地根植于这一传统。

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主、平等、人权、自由等观念风靡于中国青年的思想中。此时,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性变革的推动力。


(1)依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曾经提出“耕者而后授其田”,但未能实现。……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的解决了解放区农村的土地问题,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这些地区的土地分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

材料二   走什么道路才能改善人民生活?……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是硬任务。中西部贫困地区要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啃下硬骨头;中西部发展水平相对好些的地区,要完成剩余脱贫任务;东部一些地区要做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是什么?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根本性变化”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通过什么政策实现这一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改善人民生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选择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开始实行哪一历史性决策?
(3)据材料三,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关键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2020-06-25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技术惊旧梦】

材料一   


                                   图一     手工纺织图                                     图二     湖北织布局
(1)与图一相比,图二开始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图二中湖北织布局创办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西方制度促觉醒】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指出他的强国主张及具体措施。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举两例即可)。

【开天辟地展新篇】

材料四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中央电视台《信念永恒》朗诵词


(4)材料四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是如何“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的?
(5)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4-02-15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材料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懈斗争。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1)写出材料一中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和“革命团体”各一例。
(2)写出材料二中“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和重要成果2例。
(3)写出材料三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了维护共和制度,进行的“不懈斗争”史实1例。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2022-11-09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