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75883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

——摘自高中历史必修II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及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取得的成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的宝贵经验。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航海用的船舶在大小和设计上都有了惊人进展,有些船除了货物外还能运载600多人。这些船采用了多重桅、分隔密封舱和同样重要的船尾舵。哲学家朱熹是所谓的新儒教的奠基人,但他对许多实用科目感兴趣而且十分内行⋯⋯比如,他与达·芬奇一样,但比后者早了3个世纪,作出了正确的推论,并写下了关于地壳隆起的地质学理论的首次陈述。在农业、制造业和运输方面,南宋在以前的基础上迅速研制出大量新式工具和机器:用于耕种和脱粒;用于纺织纤维;以及用于绞盘、斜面、河闸和改进水陆运载工具牵引性能等等。水钟及碾磨粮食和完成某些制造功能的水力磨坊也广泛使用。

——摘编自(美)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各种发明及成果统计表 (部分)

时间人物发明作用
1733约翰·凯伊飞梭只需一个人织布,产量增加对纱线提出了要求
1765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带有机械轮子,家中使用, 满足了对纱线要求
1769阿克赖特水力纺纱机 同时纺织多根线, 纺纱暂时压倒手工的织布
1785卡特赖特水力织布机工厂里采用织布机和纺纱机增多,原棉的生产紧张
1793艾里·惠特尼轧棉机棉花产量大大增加,促进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复兴
1763瓦特改良蒸汽机对煤、铁的需求日益增长
1807罗伯特·富尔顿蒸汽船蒸汽机成功地用于内河航船
1829乔治·斯蒂芬森蒸汽机车蒸汽动力用于陆上铁路运输

——摘编自(美)R·R·帕尔默《工业革命: 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我们基本上是在学习苏联技术和计划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进行建设的。我们党采纳了正确的建设方针,集中全国主要财力、物力和人力,5年工业总投资250多亿元,统配全国70%以上的物资,抽调各条战线的优秀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建设队伍,充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有利于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提高生产、降低成本、厉行节约,增加财政收入,积累资金搞建设。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服从大局,积极支持、拥护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立起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体系的雏形,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开始改变。

——摘编自杨琰《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创立、发展及其历史贡献》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创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57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体系雏形”能够建立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回答“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及涉及到的产业。
2024-05-26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以下历史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1950年1951年1952年
粮食132131436916392
棉花50.2103.113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2)根据材料二,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
粮食(亿公斤)1950.5143626.4
棉花(万担)3280212435.2
油料(万担)75423405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

(3)导致材料三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2018-05-07更新 | 7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2年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1997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9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2003年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根据大事年表,找出你认为的最具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并给出理由。
(2)上述大事年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领域的成就?选择其中一个领域并再举出一个相关事件。
(3)请从大事年表中找出有关联的任意两个事件,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020-10-17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