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17631710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贾谊的“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学派在“民心”问题上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统治者重视“民心”“民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在孔子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摘编自陈雪良《春秋史》

材料二: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①②《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霄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有局面的举措及教育主张。
(2)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儒家经典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兴办太学的目的。
2022-04-20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得到发展、传承与传播。请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请你辨认出下面两个汉字。

(2)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什么治国主张仍为我们今天所借鉴?
(3)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了解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我们可以查阅哪部史书?
(4)中华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哪一宗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0-03-29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东汉的宦官谁改进了造纸术?依据材料一,指出造纸术发明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家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原因。
(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18-02-05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