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2 题号:177348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兴起的时候,面临着秦王朝的种种弊政和诸侯纷争的紊乱局面,百姓无业可居,大闹饥荒,西汉社会经济一片凋敝。为此,汉高祖简化法令和禁令,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即位,他身体力行提倡节俭,下令把十二年租税的一半赏赐给百姓,下一年,又免除了租税。过了十三年,及景帝二年,规定百姓私田制征收一半的租税,税率三十征一。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至武帝,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等


(1)指出汉初统治者为解决“西汉社会经济一片凋敝”而采取的政策。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知识点】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秦汉的治国思想

材料   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而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如节用裕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等。儒家的“藏富于民”、德主刑辅等思想在汉武帝晚年,面临严重社会危机时调整统治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曾对卫青说:“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这种“以史为鉴”的态度是汉武帝在晚年能够及时转变政策并最终免于“亡秦之祸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白岩《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探讨》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02-17更新 | 18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下令罢兵归田,组织军队复员。……同时又下令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规定凡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过去的爵位、土地和房屋……对于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对于遭受战乱比较重或临时受灾的地区,则免除其租税。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三国鼎立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高祖采取的政策归纳材料中提到的具体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2)写出材料二中C政权的名称及建立者。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为加强与台湾联系的一个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发展”为主题,从以民为本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25更新 | 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我国古代商周之际,勤政为民思想就已经萌芽。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宋代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中载“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为政者能否做到仁爱民众、理顺民意、关系到民心向背、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改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 10 月 23日

(1)材料中“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指谁?
(2)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上的史实各两例,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200字左右。
2024-05-08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