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7788132
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西汉刚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1)材料一中西汉建立之初出现由于多年战乱造成的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社会局面,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前期的统治者为此实行了哪些措施?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材料二   西汉初年中央政府与诸侯国实力比较表

比较项目中央政府诸侯国
人口450万850万
领地少于全国土地的一半超过全国土地的一半,其中吴国、楚国、齐国的领地更差不多占去全国一半的土地
管辖郡数1539
兵力约20万共约50万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哪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政治、思想、和经济这几方面回答)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东汉的“兴”与“衰”的表现。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材料三:                  


材料四: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五: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建立初,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汉高祖刘邦采取怎样的政策改变这一面貌的?
(2)根据材料二,文帝、景帝时期,采取了哪种措施发展社会经济?
(3)材料三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四、五,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采两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以上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020-05-07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阅读下列有关农业方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材料三: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材料四: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材料五:秦孝文王以李冰为郡守。……冰乃壅江作棚(分水的堤坝)……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故……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留给后世改革的启示。
(4)阅读材料四,说说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促使农业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的修建发挥了什么作用?
(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
2023-12-10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1)读以上材料,概括汉初的境况?

材料二:兵皆罢归家。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农,天下之大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2)读以上材料修养生息的具体措施?
2021-03-17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