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9 题号:1803927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

__________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1)请将材料一中空缺处补充完整,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字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不同思想间的融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例如荀子,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却吸收庄子和道家的天论,而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另如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用拼凑式的做法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的这些趋势,为汉初的思想融合以及意识形态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王博《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发展的趋势。材料二中“意识形态的最终确立”与汉武帝推行的哪项措施有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以下是他的部分目录,请你帮他完成:



(3)请参照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第二章A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按照第一、二章的样式续写第三章B处目录。

材料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各学派互相争论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受到打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该措施的建议者是谁?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2020-11-14更新 | 7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等都有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材料二中“周室衰微”,国家处于什么状态?成为这一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谁?
(3)阅读材料三,在各国的变法中,谁的变法最成功?他是怎样推行改革的?分析此次变法的影响。
(4)材料四中“形成了不同学派,各陈其说”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局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5)试据以上信息概括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2023-02-07更新 | 18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

材料一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历时 “三百多年之久的世纪大辩论”发生的历史 背景。

材料二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机械天文历法农学化学数学水利医学兵器
数量725259227258

(2)列举天文历法、农学、数学和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各一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有离异和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摘自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文化和外来文化?
2018-08-08更新 | 5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