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走向近代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新航路开辟 > 探寻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8175376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材料一:下图是课堂常用的纲要式小结,它有利于我们建立知识的整体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部分)

年份内容国别
1765年①珍妮纺纱机英国
1785年②水力织布机英国
1785年③改良蒸汽机英国
1807年④发明汽船美国
1825年⑤蒸汽机车英国
(1)观察材料一,指出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小结?
(2)有位同学将材料二表格中部分发明按照使用领域进行了分类,请你在以下横线处帮他填写类别名称。
①②:_________;④⑤:________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依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②》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形势,国际上成立了哪一组织?这一国际组织的成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反映了商周时期高度的什么?

材料二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先秦以来,书写材料或用竹简木简,以绳联册成编,或用绢帛,曲而为卷。但是简编笨重,绢帛昂贵,都不能充分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

——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秦以来书写材料都不能充分适应文化发展需要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情况到什么时期有了改变?

材料三 一般言之,从欧洲发轫的现代文明,是从十六七世纪开始的。东方传来的火药炸毁了封建城堡,也因此结束了封建社会;罗盘的使用使欧洲船只可以在茫茫大洋中寻找航道;纸张和印刷使思想和信息都能保留很久,也得以传播到远处。

——据许倬云《文明变局的关口》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与“在茫茫大洋中寻找航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021-05-11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口迁移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对部分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 1500年之后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摘自网络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 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

材料三:美国学者 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前者是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中国人口大迁移:一场你死我活的城市战争》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及其迁出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以来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导致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3)试另举一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一的内容不能再重复写,中外史实皆可)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导致人口流迁和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1-05-30更新 | 1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14—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地的棉花生产始于家庭组织,在古代,棉花产品的生产纯粹是家庭产业,每一个社会单位完全自给自足。12-14世纪,意大利的企业家把原棉预付给周围农村的妇女,雇佣她们纺纱;然后与城市里组织成行会的工匠签订合同,雇佣他们制造棉布;接着企业家给货物打上自己的标记出口到海外市场。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部资本主义的历史》


(1)12-14世纪意大利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依据材料一,指出“新”在哪里。

材料二:有学者评价某段历史时指出,文化一旦脱离中世纪思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找到理解这个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中世纪后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2)材料二中“新鲜思想”指的是什么?请你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提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得出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

材料四:近500年来,近现代世界历史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15世纪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l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崛起……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历史事件。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14-16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的趋势。
2023-02-12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