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182209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用非暴力的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9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推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哪一个国家?请列举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代表作一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用非暴力的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有何创新之处?新政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紧急状态一样。

——19333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二: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目具体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材料三:1933322日,英国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在下议院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新的有希望的感觉和对于未来的期望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这里引起反响。……”同年,英国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关于失业与复兴的决议。后来,在19457月大选时,宣称将实行重大社会改革的工党取得了胜利。

材料四:1931年罗斯福第二次州长就职典礼时,因当时群众生活困难,他把经费从21000美元减为3000美元。从任州长起,他就通过无线电广播直接和人民群众进行炉边谈话。他善于抓住人民群众极其关注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亲切的语气表达出来,造成一种特殊同情与关心,或者是一种同舟共济感,或者是联合起来支持一种有价值的共同事业。

——材料三、四均出自李剑鸣《美国通史》


(1)结合材料二回答,材料一罗斯福为完成首要任务推行了哪一项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些措施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罗斯福是怎样的人?
2023-04-06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回望历史,远跳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公元前334

亚历山大东征开始

646

日本大化改新

8世纪中期

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

1492

哥伦布“发现”美洲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83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

俄国十月革命

1921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3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45

联合国正式成立

1946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0

纳米比亚独立

1993

欧洲联盟成立

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2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3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根据材料,指出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示例】
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
事件:日本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
论述:7世纪中期,日本国内出现部民制危机,为摆脱危机,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改革,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自上而下进行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要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
2023-06-07更新 | 9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1)材料一中,森有礼回答李鸿章的话反映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哪一特点?明治维新中日本效仿欧洲服饰,反映了改革期间他们在社会生活领域提倡什么?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曾经欣慰地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三   几乎全国各州的州长都发布通告暂时全部或局部地关闭了银行。……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我们已经准备好重建金融体制的手段,现在要靠你们大家给予支持,促其实现。

――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几乎全国银行关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中“重建金融体制的手段”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各国的变革中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1-02-06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