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8259893
杰出人物能推动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在秦国为孝公平权街、正度量、调轻重;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所以秦国出兵无不胜,夺取大片土地;罢兵勤耕织,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译自《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旧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再加上自身深受汉文化影响,实在对汉文化衷心仰慕,于是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热,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哪些变法措施使“秦国无敌于天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使其整体汉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化措施所起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上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起到的共同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历史人物同样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在秦国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所以秦国出兵无不胜,夺取大片土地,兵罢勤耕织,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故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据材料一写出商鞅变法的三条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所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旧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再加上自身深受汉文化影响,实在对汉文化衷心仰慕,于是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2)材料二中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整体汉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2022-01-27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______。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等新式农具。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②_______和筒车,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③_________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处分别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哪一历史事件起了推动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分别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至少写出两点)。
2022-12-16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2)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使用图一这种打制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举出一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
(3)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4)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3-10-05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