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18549797
经济体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材料二: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以上材料改编自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材


(1)材料一是哪一次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3)材料三中,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进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4)试归纳材料一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俄国、苏俄、苏联已经成为历史的名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维埃俄国领导人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苏维埃俄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列宁所说的“利用资本主义”是指苏维埃俄国在1921年实行的什么政策?

材料二: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2)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开始实行经济政治改革,但总体效果不佳。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2023-02-10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各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过:“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材料一中,列宁承认犯了错误,后来他是如何纠正“错误”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新”在哪里?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这次讲话促使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认识或感悟?
2016-11-27更新 | 76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10年成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针对“这种制度”进行了哪一社会改革?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这项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突破?(请用材料中的语言回答)
(3)材料三中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与哪一模式有关?材料中哪一词语概括了这一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
(4)苏俄的发展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
2021-03-30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