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870414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延绵不断,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为维护国家统一与发展,历代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历代统治者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边疆政策。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摘自赵慧强、洪增林《西部人文资源开发研究》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示意图是哪一朝代创立的什么重要政治制度?请概括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新疆、西藏、台湾的有效管辖,汉朝、元朝、清朝分别设立了哪些重要行政管理机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谈谈我国制定并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现实意义。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履行这一义务?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文明从早期国家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2)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材料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李斯《琅琊台刻石》


(3)材料三体现了秦始皇哪些功绩?分别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有何感悟?
2022-11-21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传承中创新。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三显示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2)图四这种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称?由谁创立?说说他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3)说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摘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材料三   汉武帝刘彻大事记

公元前153年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次年改立为太子
公元前141年16岁即皇位
公元前138年派使臣出使西域
公元前134年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
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年打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一名刺史

——摘编自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等


(4)根据材料二,那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材料二反映的社会问题?
(5)根据材料三,分别列举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军事领域的措施,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1-11-04更新 | 6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功伟绩的秦始皇,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秘不发丧,在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帮助下,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即位。三年后,秦朝灭亡。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1)材料一中“六合”原意是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扫六合”意思是指秦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让天下归于一统。请问秦灭的六国是指哪六个国家?

材料二: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唯上幸许(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那些地方去镇守,希望皇上能够恩准)。”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2)阅读材料二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纳了王绾的主张,还是李斯的主张?

材料三: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几个重要措施。

材料四: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4)材料四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其起义的两位领袖人物是谁?这场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在哪里?
2020-06-22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