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890458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哪本杂志?文中的“德先生”及“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1918年,陈独秀又创办《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等文章。

——摘编自《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中国自衰败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断求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应…1917-1923年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对西学的“领悟”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并指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实践。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的典型事件及其基本主张。
2021-02-02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宗教、哲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
1895年前1412312
1896-19113817236623813695863.86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4)综上所述,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趋势。
2022-04-18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失效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遗。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象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材料一中“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的失败?如何理解“中国失败,这次事件促使了国人意识的觉醒。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在对外学习方面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自觉承担的时代重任。
2021-09-13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