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9208266
中国近现代史是既是一部探索史,又是一部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失败”的根源。说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如何探索“救国之道”的。
【革命之路】

材料二:


   
主题一史实序号主题二史实序号
(2)依据材料二,填写上表对应的主题及序号。
【建设之路】

材料三:1953年—1956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指引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对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搞活经济的?请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外交之路】

材料四:艾利森认为,当前中美关系仍然面临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继续面临激烈的竞争,正如他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共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理论所阐述的那样,过去数千年来,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不断重复着这样的竞争关系。但他强调,在这样的互动中,如何“斗而不破”是对两国政治智慧的考验。

——2023年4月6日深圳卫视直新闻


(4)你认为当今中美关系的互动中,如何才能“斗而不破”?
【创新之路】

材料五: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移植嫁接他国的道路和模式。中国特色之“特”,......在于守正创新。在坚持发展道路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国情世情、感知时代脉搏;在战略决断上,以不变应万变;在策略方法上,以不断自我革命应对新的挑战。

——习近平《坚定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5)综合上述内容及材料,你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有何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材料二   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势单力孤的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试图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进中国,结果,一场政变淹没了所有改革梦想。


(1)材料一中的“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所打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皇帝”“改革”分别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两场运动的最终结局都失败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2-10-16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材料二 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中的纲领后来被阐发为什么?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撰文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有何关系?
2023-02-17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文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习近平2021年10月9日


(1)材料一评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请列举“自强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新式学堂各一个。如何评价这次“自强运动”?
(2)材料二是反映哪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材料中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这一历史事件具有什么历史影响?
(3)材料三讲述的是哪一伟大历史事件?其指导思想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022-04-28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