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192114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1925年苏俄(联)农业发展状况

1921

1923

1925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是重量单位.1普特≈16.38千克)

材料二:如图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美国失业率数据

   

材料三: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摘编自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四: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1933年后美国失业率呈下降趋势得益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对待新政的态度。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获得什么启示?(写出一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实现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其中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有的还企图谋反……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汉武帝即位后,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摘自部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此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材料三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以上秦、西汉、元朝实行不同政策制度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美两国革命中为实现“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而发表的法律文献。英国革命成功后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五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建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采用的“试验性疗法”的特点及对美国产生的“疗效”。
2024-05-22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 一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        

材料四经过20多年的实践,它的弊端逐渐显露,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扼杀了人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承认了市场的作用,提出了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中布哈林的观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观点。他采取的哪一举措突出体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一观点?
(3)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经济的运营”指什么?罗斯福为了“改进和补充”采取了哪一核心措施?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这一观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1984年前后中共中央对市场和商品经济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一个举措。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上述经济体制的调整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0-01-13更新 | 8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远输业。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材料二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1)材料“让步”指什么?1926年工农业产量达到1914年以前水平的原因是什么?
(2)罗斯福总统开创的“混合经济模式”指什么?取得什么成效?试举出一项新政措施。
(3)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
2020-04-14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