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汉的科技和文化 > 造纸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39 题号:19306972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两汉之际,开始用麻等植物纤维造纸。东汉时期进一步改进造纸术,人们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之类的低成本原料造纸成功,价格便宜且宜于书写。自此纸的使用逐渐推广。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期为“改进造纸术”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说说纸的发明和推广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2023·云南·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急于寻找办法,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评论,于是在思想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材料二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材料三   


刻有文字的甲骨

材料四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传统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1)依据材料一,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2)材料二的“造意”出自何人?
(3)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观察材料三的图片,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是什么时期?
(4)依据材料四,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这部著作是什么?
2020-02-27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出灿烂的科技文化,为推动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材料二   它不仅是体现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因势利导,保证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以不破坏自然、充分利用自然造福人类为前提,使山、水、人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古代生态水利工程”。建堰22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摘自李可可、黎沛虹《中国水利》

材料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展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件绝世青铜精品”的名称。当时的工匠采用什么方法制造出这“两件绝世青铜精品”的?
(2)材料二所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主持修建者是谁?它的修建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根据材料二,概括“它”被称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改进造纸术的人物。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2020-06-07更新 | 7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摘编自《伤寒杂病论》序

材料三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父亲是史官。他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因仗义执言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但他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东汉时期改进这一技术的重要人物是谁?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书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
(3)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书”指的是什么?
2024-01-14更新 | 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