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9 题号:19412631
经济制度的调整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对干预型政府职能的需求,而罗斯福新政直接造就了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为美国社会进一步发展、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手段。但罗斯福终究是资产阶级代理人,其运用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

材料二   经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7倍,苏联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的第四位,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侵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解说词

材料三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大除旧布新力度,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摘编自邵梦姝《与苏联东欧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述苏联的国家工业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请根据材料一回答:
(1)打响农村改革第一枪的地点在哪里?“农村改革”的主要制度是什么?在这一制度实行之前,党在农村发动过哪一运动、这一运动有何危害?
(2)“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全面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所有制形式上有何变化?
(3)在改革开放中,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指哪里?五大经济特区主要在哪几个省?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4)“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这指的是什么?
请根据材料二回答:
(5)材料二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根据材料二,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最终导致了哪一现象发生?
(6)结合所学知识,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我们有何启示?
2016-12-13更新 | 9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进入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每个阶段的发展都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计划。请举出一项这一计划下的成就。

材料二:

                                       

图一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2)指出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指出材料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得到的认识。
2024-03-23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年,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人们急切地期待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但由于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思想深深地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中国走向历史转折的步伐受到严重阻碍。针对这种情况,在邓小平的倡导和胡耀邦的积极组织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起来。这场讨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历史转折准备了思想条件。

——新华社《共和国的足迹——1978年:伟大的转折》

材料二 197812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集中讨论并解决了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经济工作、改革开放、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从此,党和国家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新华社《共和国的足迹——1978年:伟大的转折》

材料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的辉煌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总结道:“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王雨田《辉煌与启示——我看改革开放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场大讨论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的原因,并简析该大讨论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理由。
(3)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实施说明中国人民书写了哪些“壮丽史诗”。
2023-10-20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