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 社会习俗的变化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5 题号:19462718
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这一变化说明(       
A.时人崇洋媚外B.地区发展有差异
C.社会性质的改变D.科学思想的传播
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5]
【知识点】 社会习俗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电影《辛亥革命》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1912年,
①老百姓正在电报局给亲友发电报。
②南京街头人们见面时鞠躬、握手。
③一个南京青年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④《申报》上刊登了京张铁路正式通车的消息。
⑤街头上出现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宣传告示。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常识的有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16-11-27更新 | 574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哲学家李泽厚强调:“辛亥革命至少带来了平等的观念。”下列史实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改称呼B.剪辫C.禁缠足D.易服
2018-02-22更新 | 78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辛亥革命后人们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甚至过年也是“新历之新年,系政治之新年,旧历之新年,乃社会之新年”。可谓“你爱摩登,可遵新历;我是老朽,且从夏制”。这种现象反映出(       
A.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B.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
C.政治变革后新旧文化冲突十分激烈D.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新旧并存
2022-04-20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