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 题号:19555741
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⑩中A处的“改造完成”有什么意义?B处“挫折”指什么?在C处的“转折”中,我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材料二: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图是某同学搜集整理的“新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变迁历程”对联集:


   
(2)材料二中图排序有误,请你帮他重新排序。(填序号)对联C里的“富民政策”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成效如何?

材料三:同唱山歌给党听——水城县彝族同胞自编山歌谢党恩。村民们说,山歌要一直唱下去,唱给子子孙孙,唱出六盘水,唱响中国,唱向全世界!

我们一起感党恩\彝家的村寨改变\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信息自然来\幸福日子真正好\大车小车进寨来……

——摘自《六盘水日报》2020810


(3)如今我们的生活就像材料三中唱的那样,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感受。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历史认识】
(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016-06-14更新 | 16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材料三: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请例举出这一规划取得的一个主要成就。
(2)材料二中,由A到B有哪两个主要原因?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2019-08-21更新 | 10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2020-07-26更新 | 3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