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4 题号:195683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追寻先贤的足迹】

材料一   儒家学派创始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唐太宗也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科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创始人”是谁?唐太宗对大臣所言彰显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回望伟人的身影】

材料二   小刚同学在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论断时,整理了下表部分知识:

伟人A毛泽东邓小平
设想或政策平均地权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位或作用成为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彻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C
(2)请将上表空白处填充完整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聆听世界的声音】

材料三   1921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居民的不满。《经济生活报》针对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列宁阅读了大量农民给报社的来信后,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等

材料四   ……新政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侯波等《世界博览》2009年第一期

(3)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摆脱民生困境实施的政策,指出美国政府成立民政工程署等机构的背景。
【把握时代的脉搏】

材料五   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人民日报》202331604

(4)结合材料五和你的思考,请就改善民生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8]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历史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什么主张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是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儒家的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材料三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机械天文历法农学化学数学水利医学兵器
数量725259227258

(3)请你写出中国古代数学方面的科技成就一例。从材料三的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21-02-22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乱纷争局面的出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使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工具和上产方式上的主要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商君指的是谁?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列举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两位?
2023-10-29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二: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法兰西斯•培根

材料三: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只是少数……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摘自《中国科举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种……文化范式。

——张春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新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
(2)材料二中培根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第三种”东西分别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谈制度与现代文官制度都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
(4)材料四中图片(如下图)所在城市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请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四:



(5)综合以上材料,围绕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认识。
2020-07-14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