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4 题号:1971285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向西方学习】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他们的基本选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1、图2两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具体做法?

【走自己的路】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材料二中,共产党人开辟的这条“独特的道路”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这条道路成功开辟的原因。

【革命性变化】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同志在1949—1956年期间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有哪些英明举措?(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各列举一例举措)

【伟大的成就】

材料四   我国新时期的建设成就(部分)

领域内容
社会经济40年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移居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人民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21世纪初,脱贫攻坚战成果不断,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根据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整理


(4)根据材料四,说说我国新时期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国家的哪一战略决策有关?

【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五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3·江西抚州·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一些实力派人士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在教育方面,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西学”,以培养科技人才。他们开办了外语、船政、机器、军事等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各国学习。这称之为“新教育”。

材料二 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三 通过买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生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教育的新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教育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的教育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三中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与哪一次科技革命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请另外列举一例中国近现代史上推动教育近现代化的史实,并加以说明。
2020-03-29更新 | 11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列举这场自强运动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创办的企业一例。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维新变法。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2)据所学知识,揭开材料二中的“变法维新”的序幕运动是什么?据材料,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结束数千年来世世相承的君主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便独开一个新纪元。政治的现状纵不好,潜伏在民间的民治精神却不断涌现。“现代”是“中国文明的世界化时代”。

——摘编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有人说1911年,中国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黑暗依旧”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4)根据材料四,写出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5)根据以上运动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2019-11-14更新 | 9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他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1)材料一中的“他”属于哪一派别?并写出一个这一派别所做的洋务事业实例。

材料二:光绪皇帝按照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涉及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材料三:1915年9月,陈独秀从革命失败后一度彷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从此,他团结先后加入进来的易白沙、钱玄同、胡适、李大钊、刘半农、沈尹默、鲁迅等人,在1917年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组成一个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在茫茫黑夜中点燃起一支启蒙运动的火炬。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并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征。
2023-10-13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