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19837148
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1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十四年抗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是什么?它揭开了哪场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彻底觉醒了,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都聚集在抗战建国的大旗下,以民族大义为取舍,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正是这种大局意识,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总体上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对敌,英勇抗战,直至取得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节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打破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是哪一次会战?

材料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胜利。由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效……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作为大国登上国际活动的舞台……


(4)材料四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其中“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指的是哪里?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8年,在英法联军的武力威逼下,清政府竟然签订了包含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一走水辱国条款的条约……1901年,中国迎来最屈辱的一年,清政府在经过没有底气的谈判后,签下了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带来的震动是前所未有的,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材料三:1931年秋的一个夜晚,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炸毁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反证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1)材料一中涉及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涉及的是哪次侵华事变?请写出此次事变后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共党员一位。
(4)通过三则材料,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2023-06-04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八年级历史教材(上)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5)⑤清醒时期(1945—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2)写出材料二中第④阶段美国对中国形象的看法并说明这一“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一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是中华民族由低谷走向新生的开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四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4)结合材料四谈谈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2020-03-16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 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 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材料三(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 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 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甲午战败割台”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   

(2)根据材料二信息,概括五四运动在哪些方面超越公车上书。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又是如何应对的?

2019-05-28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