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9921003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图片一
(1)根据图片一,指出它的名称及发生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图片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片三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图二图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采取的哪两项措施?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6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3)材料一“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哪一项举措?该举措的完成有何意义?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后,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与材料二中“改革”相关的会议发生在哪一年?形成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5)材料二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具体指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材料三:当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代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令世人瞩目。……歼-20翱翔蓝天;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新个税法全面实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除材料三涉及的会议外请再列举一个由中国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
(7)综合以上探究问题,请谈谈你的感受。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口述史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材料一   “开创纪元我探访”小组寻访历史亲历者,记录了下列资料



(1)请阅读材料一,两位老人的讲述中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历史大事?

材料二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天堑上修筑的第一座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的钢架多孔桥,始于武昌蛇山,止于汉阳龟山,于1955年开始动工建设,并于1957年建成通车。

——摘编自熊康《武汉城市建设之桥梁综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武汉长江大桥是在哪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代表性成就。请再列举一项在此期间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

材料三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

(3)分析表中数据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与哪个史实有关?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
C.农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材料四   




图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基层选举纪念邮票图2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上农奴选举自己的“当家人”图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证

(4)以上图片材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政治制度。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将图片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标志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是______。
②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③反映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是______。
2021-07-04更新 | 8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

——摘自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
机关
工人文教
卫生
私营工
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街道
居民
人数964853241313443
比例
(%)
5.113.412.274.5530.1113.647.397.392.2723.86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及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取得的成就。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的宝贵经验。
2023-11-01更新 | 2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在材料二的这三条线索中,A和B这两个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革?
(3)材料二中的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挫折和失误?
(4)材料三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中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5)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这些成功与失误中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2021-03-27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