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商业贸易的发展 > 宋代商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006930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

材料三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4)中国古代的外交变化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22-23七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材料二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也增加环境保护较好以及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了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材料三 宋代商业日益整备,北宋的都城东京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唐中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的主要表现。(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各列出一个表现即可)
(2)根据材料二,北方人为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什么?根据材料二,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北宋的东京城出现了哪两种买卖场所?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场所对市民的生活有哪些好处?
2023-08-27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都城经历了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平面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1)材料一中的信息能反映唐朝社会发展的哪些阶段特征?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体现这些特征的史实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北宋东京商业布局的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唐、宋、明三朝的都城中的皇城位置有何相似性?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哪一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都城以“北京时代”取代“长安时代”,应与经济格局的哪一变动有关?
2024-04-16更新 | 10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两宋的经济发展在古代社会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又为江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编自《陆游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后在哪一朝代完成的?
(2)请你从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其变化。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对比表


材料四:宋政府……,又奖励县官兴修坡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主管圩田(周围筑有土堤的稻田)”的职务。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3)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4-15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