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贞观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2044287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根据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摘编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并得到发展的原因又有哪些?各写出两条。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判定一个国家是否强盛,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衡量?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政要》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忆昔(节选)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注:纨、缟指的是山东一带生产的丝织品。)


(2)根据材料二概述“开元盛世”时期的社会状况。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材料三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去)。

——《日本书纪》

材料四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3)材料三写到日本认为应“常须达”“大唐国”,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当时把使节称为。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鉴真盲目航东海”的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2019-07-04更新 | 10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王朝兴亡, 历史见证

材料一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材料二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朝末年人民的生活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为什么会有这种治国思想?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将材料三中的①补充完整。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024-04-29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登科后登科后译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以前多么的穷困潦倒都不再值得一提,)
今朝放荡思无涯。(今天畅想着可以施展才华报效国家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的我感到马蹄也格外的轻盈,)
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一日之内我就可以看完满城繁花。)

——唐·孟郊
材料二
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喜报已经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喜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选自《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1)材料一中的孟郊和材料二中的范进都是在经历了同一事件之后才有如此反应,这一事件是什么?两则材料体现了孟郊和范进怎样的的心情?
(2)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孟郊和范进有着怎样不同的反应?
(3)请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二人不同反应的原因。
2017-02-05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