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20526015
秦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这反映了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条件是(     
A.秦实现国家统一B.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C.商鞅变法的影响D.原有政治形式不适应社会发展
2023·河南新乡·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战国时期,“客”指游说于各诸侯国的知识分子。“以客出仕”是一种流行的入仕途径,公孙衍、张仪、白起、范雎、李斯等人均是典型。当时的“以客出仕”(     
A.促进了儒学兴盛B.推动了百家争鸣
C.改变了统治制度D.导致了思想趋同
2024-02-29更新 | 17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有学者认为,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该学者旨在强调百家争鸣(     
A.学派众多B.思想活跃C.影响深远D.注重创新
2024-02-04更新 | 10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统治者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列国争霸,群雄并立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剧烈变革
2016-11-27更新 | 7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