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 题号:20714382
中国近代化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1)材料一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基于创办目的不同,图中企业可分为哪两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创办这些企业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但其作用不可低估,这场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建立了政党、夺取了国家的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博宇、孙琰《浅谈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什么?“暴力革命”的果实有哪些?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开始琢磨最该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指哪项探索?随着改变中国人思想的运动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有何新变化?

材料五: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根据材料五,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6)综合上述内容,谈谈这些探索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探索・创新

材料一   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1)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材料一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变法措施。

材料二   对商鞅及商鞅变法,自古众说纷纭:

•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写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商鞅“无教化仁爱之本”。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正确”;错误的在括号内划“X“;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李斯认为商鞅变法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②王充认为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③王安石赞美商鞅为政“以民为本”。        
④朱熹评价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表

改革名称时间内容意义
公元7世纪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9世纪 60年代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3)材料三中的①是        ;②是        。请依据材料,归纳日本历史上两次社会改革具有的相同特点。

材料四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4)请写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实施的自救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三、材料四,说一说德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五   


(5)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要符合国情、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在材料五中,哪些图片能从正面佐证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并在按要求选择的图片中任选一幅,说明选择的理由。

材料六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

——习近平


(6)依据材料六,并结合上述其它材料,谈谈改革者所具备的特质。
2019-04-02更新 | 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帷鹜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锡鸿《刘光禄遗稿》

材料四: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引用者注:补好裂缝,堵住漏洞),偷一时之安,……而仅摭拾(引用者注:收取,采集)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图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什么运动?

(2)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的主张。为“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兴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三、四都对洋务派颇有批评,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

(4)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按照梁启超的设想中国未能实现“巫图振兴”的愿望。

2019-02-05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久,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全面客观的评价辛亥革命。
(3)材料三中“三只兔子”都属于新文化运动中的人物,他们在当时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2023-12-29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