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0720633
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文化


   
图1 我国最早的文字                      图2 统一文字                                     图3 汉字的繁体和简体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各学派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1)读材料一图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急剧的社会变革”引发了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局面的出现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3)材料三所述出自谁的语录?据材料并根据所学指出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已知古代中国最早的文字名称。写出其可考历史的朝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写出孔子代表的学派名称。指出其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2023-03-23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材料三: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16-12-12更新 | 1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二: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移《国史大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4)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2-02-23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