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古代史 > 人类文明的开端 > 古代欧洲文明 > 雅典民主政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2093945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雅典跃入古希腊先进城邦之列;其教育的发展也进入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作为高级知识教学和高深学问研究的场所,学园不再是城邦的稀有之地;这一时期雅典的智者云集,他们或为“大哲大贤”,或为“逻辑导师”,他们大多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争相表达自己对认识世界的观点;这一时期的雅典,学派教育也在民主政治的土壤中蜂起,分数学、哲学……西方许多教育史学家赞誉这一时期雅典的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教育。

——摘编自梁启政、李丽华《古希腊雅典教育思想及其前瞻性浅析》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雅典教育的繁荣。(      )
B.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高峰。(      )
C.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智者不能随意发表对世界的观点。(      )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公元前6世纪雅典教育“和谐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阿拉伯教育中,学生既要学习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圣训》,还要学习与宗教相关的法学、修辞等学科。在课堂上,教师站在一根圆柱旁,学生坐成一圈,然后由学生质疑辩论,这种开明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大批思想活跃的人才。阿拉伯帝国是世界上图书馆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图书馆除了藏书职能外,也成了重要的教育场所。阿拉伯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建立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校管理在内的思想指导体系。

——摘编自钱志和《略论中世纪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及其对西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帝国教育的特点。

材料三: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英国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首先,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要求解决机械动力问题,则需要机械物理学的进步来完成,就必须由受过物理教育的人才来解决……其次,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许多家庭手工业者和小农场主逐渐消失,由此引起贫民人数激增,酗酒等社会不良行为不断蔓延,通过教育灌输正确的道德秩序、传授谋生的技能知识被认为是唯一的补救办法……当然,工业革命财富的积累直接从物质上支持着教育的发展,如从1833年开始,英国政府对初等教育的拨款金额逐年增加。

——摘编自汪建武、张泰山《英国工业革命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4)根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为英国教育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见证民主改革】

材料一   在我们这里,每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且关心国家事务。“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可以断言,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考证王国改革】

材料二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剖析两种制度】

材料三   


   
(1)写出材料一中所述“城市”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治"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所示两种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3-10-09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材料二:8世纪前期,某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材料三: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佃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材料四:“公民大会每九年召开一次。会议一开始,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上台发言,会场群情激愤,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某王国”指的是哪个王国?经过改革形成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庄园里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作用的机构叫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古希腊雅典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谁统治时期达到全盛?
2023-06-26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辨析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当国家遇到危机情况时,经元老院提名,就以执政官中的一人为独裁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

材料三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仅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帝国。原来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1)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实施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罗马共和国掌握实权的是什么政权机关?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哪一事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3)材料三中的“帝国”指哪一帝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帝国后来衰亡的原因。
2020-11-23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