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20942915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伟人的诞生】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思想的碰撞】

材料二:①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②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④兼相爱,交相利。


(2)阅读材料二中的名言,将序号填写在与学派对应的空格内。(只填序号)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言





材料三:



(3)上面两幅分别是孔子《杏坛讲学》和《周游列国》的邮票图片。相传孔子曾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他也曾周游列国,传讲自己的治国主张。请列举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和治国主张各一例。
【思想与现实】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新全球史》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欧洲势力对世界文明交流的影响。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思想理念,并在多个场合阐述了这一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之后又写入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力量”的理解。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是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

2019-04-12更新 | 1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材料二   “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材料一、二、三是谁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2018-01-16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的内容虽是多方面的,而在当时最紧要而众所关切的主题是和平;和平的前提是统一,没有统一的局面,和平不可能实现,关于战国时期和平与统一,当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和途径:一是和平方式,孟子提出以仁义之政代替兼并战争……,二是战争方式,强大诸侯以武力征服兼并其他诸侯……

——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冶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关注的主题。
(2)材料二所述主张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他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法治”“德治”分别源于这一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要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11-02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