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1263849
思想文化光耀史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核心思想: ,提出“仁者爱人”。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道家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庄子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法家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专制统治。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很多学派,根据所学填写表格。
(2)“战国时期,各学派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这种局面被称为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王国维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以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材料一中的“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要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4)材料四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代表人物是?
2022-02-15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孟子(约前371~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的政治思想为仁政学说。仁政的核心内容就是明君必须制民之产,使五口之家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宅边种着桑树,家中养着家畜,吃得饱,穿得暖。他的仁政学说以重民思想为基础,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社稷(国家)、君三者相比,民最重要。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摘编自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的哪些贡献让后人把他视为“万世师表”?
(2)据材料二指出,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2021-11-24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辨析题

材料   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自觉的理性时代,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长河开始喷流不息,流淌至今。那理性的光辉一直照耀着中国大地,成为后代中华文明思想智慧的基础和源泉。

——《中华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一批……渊博学者……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你是否同意“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自觉的理性时代”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观点进行辨析。
2021-12-09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