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 题号:214069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据《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关的历史信息: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朝代、当政的国君。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历史事件的两项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出变法里提高农民积极性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变法有何影响?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023-10-18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什么时间进行的变法?
(2)这次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中哪条措施触碰了贵族的权益,遭到贵族的反对?哪条措施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021-10-28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我国古代的一次变法中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

材料三:秦统一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1)材料一中记录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秦王”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哪年?
(3)材料三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2024-05-30更新 | 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