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1490311
李大钊一生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作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热情宣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当时参加了哪个运动?

材料二   李大钊1918年部分革命活动

①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②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团体。

③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三种方式。

材料三   1920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19228月到1924年初,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3)材料二、三的描述,反映了李大钊在积极宣传什么思想?这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联?李大钊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参加了哪次会议?
(4)我们从李大钊身上能学到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抗争亦随之激烈。抗争有两种类型,动机虽都是为了自救,但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一为观察世界形势,认为必须进行政治改制运动,才能与西方并驾齐驱;一为昧视时代潮流,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成为暴力反洋运动。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据材料一,甲午战争后先进知识分子的救国主张与战前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给中国思想近代化带来何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哪种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它在中国传播的国际因素是什么?它的传播促进中国哪个政党的建立?
2023-02-09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九年(2)班以“近代报刊与历史演进”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现邀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报纸,大多创办于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摘编自卞冬磊《“可见的”共同体:报纸与民族国家的另一种叙述》等

材料二

1896年

1905年

1915年

1920年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报纸《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劳动界》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简述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办报的缘由。
(2)根据材料二,简述《青年杂志》创办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报刊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述阅读报刊的重要性。
2024-05-16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救亡强国的道路上苦苦求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个叫容阔的中国青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他应张之洞之邀回国投身企业。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已经颇有建树。但不到一年,他便屡受打击,使他得出结论:“在这个帝国中,上至慈禧太后下至最低微卑贱的差役,无不与贿赂腐败有染,整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千疮百孔。

——摘自李扬帆《晚清三十人》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的“新政”是清政府进行的哪一活动?容闳认为这一活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74年日本侵台。同期,西北新疆大部分被中亚浩罕国占据,俄国出兵占领伊犁。清廷与相关大臣商议。直隶总督李鸿章说:近年财政极其困难,欲振作有为,必须有全局战略……新疆不复,于国家总体无伤,海疆不防,则逼迫京津,危害极大,轻重缓急;自然分明。陕甘总督左宗棠说:海防、塞防并重,用兵西北不可撤。重新疆者保蒙古,保蒙古者卫京师,因此收复新疆可以与海防并举。

——摘编自王存胜《近代中国大战略求索》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左宗棠重视新疆塞防的原因。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爱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一生追求实现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他是如何践行“爱国若命”的。

材料四   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摘自《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2023-11-16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