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21505960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探索史、救亡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曾这样评价这一阶段的“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二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材料三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四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汉学家评价的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2)材料二中《时务报》等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思想观点?请举出戊戌变法中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简述具体包含哪几个方面内容?材料三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4)材料四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某校八年级黎明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自救之路”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京城火器营,尤宜先行学习炸炮,精益求精,以备威天下、御外侮之用。”

材料二李鸿章又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

“维新之路”

材料三(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共和之路”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李鸿章分别提出了学习西方的什么主张?有什么具体表现?(各举一例)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3)请你写出辛亥革命的两个重要成果。
(4)阅读完上述材料,请概括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点。
2018-12-12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严复)一方面介绍、一方面“创造”而成的《天演论》……将“物竟天择”连者优胜劣败”等理论与甲午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亲起来。该书一面世,便一纸风行。正是因为它使我们这个民族看到丁自己真实的生活条件和境地,激励了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团结保群、维新变法。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材料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功,……当时许许多多新青年们毫不迟疑地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才是“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这些新文化运动所争论的盘根错节的问题,皆可以用一个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来解决。

﹣﹣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材料三:在朝野合力推动下,新式教育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学习一般西学知识的普通学堂发展最快,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整,最终成为定局。普通学堂不在造就少数人才,而在造就多数国民。……本来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教育变革,反而促其速亡。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条约加剧了甲午战败后“国家命运”的危机?据材料一,严复的译作《天演论》为何能激励国人?写出一位领导“国人”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们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指什么思想?它是哪一阶级的思想武器?在中国传播这一思想的先驱是谁?

(3)材料三中的“新式学堂”出现在什么时期?哪一举措标志着“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成为“定局”?材料认为统治者进行教育变革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2019-05-05更新 | 8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视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列举两人)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从西方文明中采纳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3)材料二中,“更为可取的东西”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023-10-13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