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背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2151637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材料二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材料三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阅读材料一,找出英国对中国侵略的目的。
(2)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请说出这个条约名称,并列举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一例。
(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两次鸦片战争都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请各举一例说明。
(5)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战败而告终,请分析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中国割让A地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岳麓书社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条约与哪次战争有关?你知道条约中的地点A是哪里吗?
(3)写出材料三中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2021-02-27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英之间爆发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材料二中的挽联是为了悼念谁写的?请再写出这次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战后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材料三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失败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4)材料三中“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材料五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5)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综合上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2022-11-19更新 | 7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封家书,一段历史,一份情怀。家书是一种承载历史的特殊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胸癖不除,足以弱种。葵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愚兄正拟奏请严禁……得邀圣鉴,有旨令各督抚各抒所见,安议禁烟章程具奏……自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后,兴贩者不能不数迹,吸食者亦不能不成绝。

——摘编自林则徐写给其弟林元枪的家书

材料二   ……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摘编自19195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写给父母的家书

材料三   陈毅家书,如下表。

19395陈毅写给父亲陈家余的信热切盼望能够回家尽孝,侍奉双亲,均未能成行。只得“不尽孺慕瞻佑为叹惋耳!”
19483陈毅写给妻子张茜的信为撤离前线的妻儿感到担忧和挂念,希望一家及早团聚。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简述“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产生的意义。
(2)材料二中“家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情怀?列举出当时进步学生提出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39年和1948年陈毅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原因。分析与1948年“撤离前线”相关战役胜利的原因。
2024-01-29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