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21751619
文字的出现、思想学术的繁荣都是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摘编自李宗焜《甲骨文字编》

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学习传统文化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思想文化的新旧更替,展示了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材料二: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有离异和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摘自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材料三:《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近代史上,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因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民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2018年5月4日)


(1)材料一中这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什么事件?请列举这场大辩论所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列举两项)
(2)材料二中“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首先产生于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
(3)十月革命发于哪年?材料中提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请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就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19-05-23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以今窥古 追根溯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我国的话剧《赵氏孤儿》在希腊国家剧院首演。这是一次特别的国际合作,这是两个文明古国的戏剧对话,突破了两国的文化距离、语言障碍,在悲剧剧作的发源地希腊雅典,演好一个中国的悲剧。(“赵氏孤儿”即赵武,约公元前591年~前541年)


(1)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诞生了“悲剧之父”,古代中国也诞生过剧作大家关汉卿,其创作的悲剧《》最为著名。
(2)中外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赵氏孤儿”的生卒年代,亚洲的中国与古希腊的雅典都在经历着社会变革,请你结合所学用史实加以说明。
(3)希腊戏剧的繁荣,离不开政府的鼓励。追根溯源,说说古希腊政府具体是如何做的?
2019-03-09更新 | 8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兼并战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中提到的“源头活水”出现的原因。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的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材料二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推动社会转型的最根本目的。

材料三   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商鞅变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21-11-08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