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 唐朝的民族政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70 题号:21771893
民生是指百姓的生计或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并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战略部署。从古至今民生一直是热门话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贞观政要》

材料二   瓦肆早的五更头回就上演“小杂剧”,迟来的就看不到;不论风雨寒暑,勾栏里看客之多,日日如此;“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南宋也有勾栏瓦市“于茶中作夜场”。当时的里巷小儿的父母如被纠缠得紧,就塞给他一点钱,让去听说书。

——虞云国《水浒寻宋》

材料三   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因为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得都很好。每年天气暖和的几个月里,季风雨降临,使长江南岸的一些地区的农作物能一年两熟……因此,公元2世纪的人口调查结果是,中国汉朝拥有人口5950万,16世纪初……中国的人口为1亿多,超过了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从美洲引进了诸如花生、玉米和甘薯之类的粮食作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琼通史》

材料四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十九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

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请结合材料说明唐太宗如何关注民生。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后期中国民生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指出清中后期严重的民生问题。
(5)综合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该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23-24七年级下·贵州黔南·期末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历史+语文】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
2024-05-17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修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
(3)为此,日本是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朝廷”指什么政权?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你如何看待这盟约?
2017-05-13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其他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且实现和平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也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唐宋民族交往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双方都是划算”的理由。
(3)你从唐宋时期的民族交往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2023-08-08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