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2186433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流向民间;掌握学术文化知识的士人阶层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后经孔子删定而流传于后世;《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历史修订的一部编年史,文字简洁、寄寓褒贬;《墨经》是墨子后学著作,记载了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庄子·刻意》篇记载有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气功疗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在哪些领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改造自然、发展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优美的文字】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文字是我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出现于何时?图二《兰亭集序》是东晋哪位书法家的代表作?
【灿烂的科技】

材料二:



(2)请说出图三和图四中的这两位历史人物突出成就分别是什么?
【辉煌的思想】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时期的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中“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指的是什么?
(4)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2023-02-05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上世纪80年代,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影响中国哲学发展的老子思想》


(1)《道德经》是哪一学派的经典?其中蕴含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材料二   东方人闪烁出智慧之光,他们用言语来描绘,虽然比喻形象往往大而无当而且互不连贯,人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卓越之处,而孔子就是集大成者!

——伏尔泰:《风俗论》


(2)最难反映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其闪烁出哪些政治智慧?

材料三   从周朝中后期开始,周王室逐渐衰微,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凋敝,民生凋零,民怨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到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各个诸侯国的争霸与兼并战争,到了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在争霸的过程中,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振兴自己的国家,客观上需要有思想有能力有抱负的有志之士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于是这些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有了发挥才干的历史舞台。他们大多各成一家,有自己的精髓思想,帮助列国进行改革,革新制度,爱护百姓,赢得了诸侯国的欢迎和优待,这一切都让这些有识之士英雄有用武之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政治基础。

——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政治背景。
2023-01-17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经济根源是什么。举一例说明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具体表现。“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指出“市民文化”得以繁衍的基础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角度分析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的原因。
2022-03-23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