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2035164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第一)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三   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摘自《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当时在位的国君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依据材料一回答,“商君”是指哪位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日:“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哪一条措施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3)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2021-11-03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技术革新】

材料一:



(1)观察上图说说这些新的工具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它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什么时代?
【政治——制度变革】

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承,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变法中废除旧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措施?
(3)用材料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一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文化——思想创新】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材料三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繁荣局面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5)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1-12-08更新 | 3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国地位变化之大:由“六国卑秦,不与之盟”到“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注释:“六个诸侯国都看不起秦国,不和秦国结盟”到变法后“秦国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所有诸侯国都害怕”)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重用商鞅实施变法的国君是谁?
(2)围绕材料主题,任选以下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在你所选择的观点□里面填正确】
观点一:正确的改革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观点二: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022-11-26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