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220630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继续调整、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类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这就是改革开放,这也是历史前进的逻辑。……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必将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深圳特区报刊文


(1)材料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哪一体制?请写出这一体制在农村的具体政策。
(2)写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始于哪次会议的召开?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图1:1950年,湖南省农民易振东分到了土地          图2:1951 年,重庆市工商业者捐款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11.50.771.86.9
195632.253.47.37.1趋于零

材料三:195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起到了怎样的共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52﹣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有人认为。“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建设的认识。
2023-07-16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政治建设奠基】

材料一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1)材料一中的“这个伟大文献”是什么?它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经济建设初露曙光】

材料二   “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hao)矢(注: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嚅矢”的表现。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三   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2021-04-21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为了“振兴中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决心用社会革命的方式,推翻“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把中国历史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但它没有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任务,没有给中国带来独立、解放。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历史大踏步前进的重要动力》

材料二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三   

材料四   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由沿海到沿江沿边,由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人们把改革开放视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摘自《正道沧桑》


(1)据材料一,归纳“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的史实依据。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的理解。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1952年和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指出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历史巨变角度总结出一个历史结论。
2019-06-14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