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 题号:22139585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12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列举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抗战胜利是在哪一年?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中的创伤】

材料一   1935年创作的歌曲《松花江上》写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这首歌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和平中的曙光】

材料二   如图是一张旧报纸的图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报纸上刊登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性意义?

【战役中的博弈】

材料三   下列是两位同学对某场战役的描述。


甲同学
除缴获汽车八十二辆,大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步枪数百枝,打死敌人一千多人外,还包围了敌之高级司个部,缴获种密文件甚多,……实乃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战役在政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傲不可一世之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乙同学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材料三中两位同学所描述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进程中的转折】

材料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这次抗战却完全不同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你怎样理解“抗日战争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列举一位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及其所体现的抗战精神。
2024-01-10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1874年日军侵袭中国台湾,这是明治政府成立以来第一次海外用兵,就针对中国。1890年第一届帝国议会上,日本政府公开提出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日本是19世纪末以来侵略中国最凶残、最狠毒和最阴险的国家,而其对亚洲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仍不思悔改,对侵略事实轻描淡写甚至加以否认。


(1)完成下列“日本侵华历史年代尺示意图”的制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①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②从日军侵袭中国台湾算起,近代史上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长达50年的侵略()
(3)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农村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4)五四运动的意义?辛丑条约的影响?
(5)1898年我国进行了什么变法运动?写出洋务运动期间曾国藩创办的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企业名称。这段期间最大的军事企业是谁创办的?这个企业名称叫什么?洋务运动的实质。
2023-05-29更新 | 10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孙中山《兴中会成立宣言》(1894)

材料二   “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中华氏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1902和1905年文章观点

材料三   《再生》杂志是九一八书变后第一个明确提出“民族复兴”,并宣布以此为宗旨的刊物,先后发表了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探讨如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论文。除此外,《评论周报》《复兴月刊》等刊物,明确以“民族复兴”为宗旨。其他许多刊物则大量刊登文章,或开辟专栏,就“民族复兴问题”进行讨论。

——郑大华、张弛《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振兴中华”口号是孙中山为哪一革命团体提出的宗旨?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后,为什么会很快被时人所接受和使用?它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特征?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民族复兴”大讨论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产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通过以上历史考察及所学知识,你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复兴有何认识?
2021-07-26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