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22232762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在这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党带领我们开启了哪一新时期?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的改革目标。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01年

经过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2年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

2017年

▲_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阅读表格写出▲对应的三处内容,并结合所学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选取以上表格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村、农业、农民合称为"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首要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实行了一系列运动或政策,对社会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梦想实现】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帮助农民实现梦想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基本完成,对我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由分到合】

材料二: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指出1953年国家在农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新的创举】

材料三: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情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了支持。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对“三农问题”,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06-02更新 | 8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号召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和农具,重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土地改革迅速在新解放区展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摘编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中央旨在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三个阶段。
(3)材料三表格中全国粮食产量从1958年到196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食产量变化与哪两大探索失误有关?
2020-08-17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表1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表2 1952—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表1数据显示了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党和政府的哪一举措?表2数据反映了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成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变化与哪一事件的完成有关?此后,我国进入哪一发展阶段?
(2)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是通过哪次会议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据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优势。
(3)综上所述,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做出一系列努力的共同目的。
2024-04-21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